沁园春长沙写于哪一年哪月 (沁园春长沙写作背景介绍)

长沙桑拿 07-19 阅读:3 评论:4

写作时间:1925年夏

写作地点:湖南长沙

背景:

《沁园春·长沙》是毛泽东在1925年夏于湖南长沙创作的一首词。这首词是毛泽东青年时期最有代表性的诗词作品之一,反映了他当时革命的豪情壮志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。

1925年,中国正处于大革命时期。国共两党合作,成立了国民政府。北伐战争取得了胜利,革命形势一片大好。青年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之一,积极参加了革命活动。

这首词创作于毛泽东第一次参加国共两党合作后的北伐战争期间。他率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从广东出发,北伐途中路过长沙。长沙是毛泽东的故乡,也是他革命生涯的起点。看到家乡的巨大变化,毛泽东感慨万千,写下了这首《沁园春·长沙》。

内容:

这首词共14句,112字。词的上阕以回忆的形式,描写了长沙的革命历史和地理风貌。下阕抒发了诗人对革命前景的乐观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心。

上阕开头两句,诗人以六义之一的“兴”起笔,用“独立寒秋,湘江北去”的壮阔景象,烘托了作者登高远眺,思绪万千的意境。

紧接着,“橘子洲头”一句,点明了作者所处之地。橘子洲是长沙市湘江中的一座小岛,是毛泽东青年时期的革命活动场所。在橘子洲头,毛泽东曾组织长沙民众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,宣传革命思想。

第三句“看万山红遍,层林尽染”,写出了橘子洲头秋色迷人的景象。这句词借景喻情,寓意革命事业欣欣向荣,前景一片光明。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吟诵了这句词,以表达他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。

第四句“漫江碧透,百舸争流”,描绘了湘江上船帆穿梭,一片繁忙的景象。这句词比喻革命洪流滚滚向前,势不可挡。

第五句“鹰击长空,鱼翔浅底”,用鹰击长空和鱼翔浅底两个意象,表现了革命者英勇果敢和革命事业蓬勃发展的景象。这句词也体现了毛泽东“革命乐观主义”的精神。

第六句“万类霜天竞自由”,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。这句词既是诗人的理想,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。

下阕一开始,诗人以“怅寥廓,问苍茫大地,谁主沉浮”两句,表达了对革命前途的担忧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。

第八句“安得倚天抽宝剑,把汝裁为三截”,表现了诗人横刀立马,叱咤风云的豪情壮志。这句词既有对反动势力的蔑视,也有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心。

第九句“一桥飞架南北,天堑变通途”,描绘了革命胜利后,全国人民团结一心,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壮丽图景。这句词表现了诗人对革命前景的憧憬和对祖国未来的希望。

第十句“更立西江石壁,截断巫山云雨,高峡出平湖”,借用李白《蜀道难》中的意象,表达了诗人改造自然,建设新中国的雄心壮志。

沁园春长沙写于哪一年哪月 (沁园春长沙写作背景介绍)

最后四句,诗人以“风樯动,龟蛇静,起宏图,一桥飞架南北,天堑变通途”的壮丽景象,结束了全词,重申了对革命胜利的信心和对国家未来的期望。

影响:

《沁园春·长沙》是毛泽东最著名的词作之一,被誉为“中国革命之歌”。这首词气魄雄伟,意境深远,充分表达了毛泽东的革命理想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。它激励了无数革命志士为中国革命事业而奋斗终身。

这首词也成为后人争相传颂的经典名作,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和各种文学选本。它不仅是一首革命诗词,更是一首励志诗词,激励着人们敢于拼搏,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。
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长沙桑拿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